英雄的“远”与“近”
《河山》工作照:监制、艺术总监、主演秦海璐(左)和导演、主演王新军
图片来自网络
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逐渐走向凝聚和团结,我们的“英雄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如今崇尚的英雄,必须同时具备“远”和“近”两种品质:他们的志向和境界必须足够远大,想常人所不能想、行常人所不能行,这样才无愧于英雄之名;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与我们每一个平凡个体足够接近,这样才能代表民族的普遍精神,并且对普通人具有足够的感染力。
近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河山》中,就有不少这样距离我们既“远”又“近”的英雄形象。作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年度重点影视剧项目,《河山》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诠释,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英雄观。全面抗战爆发前,男主角卫大河原本已经赋闲在家,努力适应安定而富足的生活。但当抗战的战鼓擂起,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重回战场,面对一次次以少敌多、以弱抗强的鏖战,誓言“不让倭寇踏进关中平原一步”,展示了出类拔萃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他又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对安宁生活的眷恋和对爱情的追求,更有自己的弱点:莽撞、执拗、骄傲。正是这种“远”“近”兼备的品质,让英雄既具备足够的号召力,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许多英雄从远离战壕与炮火的百姓中涌现。卫大河的父亲身为一方乡绅和暮年老者,有着一切老人身上都有的保守、求稳的性格特点,以至于一出场就被不少观众评价“有家中老人的影子”。然而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开始表露出来,不仅鼓励儿子卫大河重返前线,并且动员大柳镇的镇民参军、支前,甚至慷慨陈词:“年轻人打光了,我带着老的上!”这种超越小家、报效国家的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和古人崇敬的“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大英雄相比,现代人所崇敬的民族英雄中包含更多的“小人物”,不论是普通的战士,还是平凡的百姓,只要能够将自己人性中固有的善念和正义感发扬光大,就可以成就一股浩然于天地之间的“英雄气”。《河山》作为沉潜创作多年的抗战题材作品,将这样的“英雄观”以精彩的故事呈现出来,令观众心怀激荡。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