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冰雪项目运动队不再搞“圈养” 借用社会力量
7月22日,北京市16支冰雪项目运动队成立仪式在首都滑冰馆举行,北京市一下子组建了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和跳台滑雪等8个项目共16支运动队,包括运动员164人、教练员11人。此消息一出就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北京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版图上横空出世的一支新军,更重要的是,北京16支冰雪项目运动队全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队。如此成建制、大规模地借用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北京在国内开了先河。
今年1月在新疆举行的全国冬季运动会上,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北京竟然只在花样滑冰等个别小项上派出运动员参赛,着实有些尴尬,建立高水平的冰雪项目运动队对北京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但如何培养冰雪项目的竞技队伍,对北京也是一大挑战。走依靠“体制内”力量办队的老路,显然不合适,因为这条路已经出现诸多弊端;但如果走依靠社会力量的新路,前无古人,北京同样面对“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
在综合考虑之后,北京市依然决定迈出改革的一步。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表示,建立这16支运动队,除了竞技成绩的考虑之外,更重要的是带动北京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社会力量在面对市场和满足公众需求方面,显然更贴近大众也更有优势。
根据北京市体育局与北京市冰球协会和北京世纪星俱乐部达成的协议,北京男子冰球队由北京市冰球协会组建,其余15支运动队由北京世纪星俱乐部组建。所有16支运动队的组建、训练、管理等工作,均由北京市冰球协会和北京世纪星俱乐部负责,北京市体育局将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向北京市冰球协会和北京世纪星俱乐部支付费用,用于16支运动队在代表北京参加国内外比赛时的培养和参赛经费。
这16支运动队的组建、培养和管理模式将完全打破传统的体制内专业队由政府提供训练场地、师资、各项保障工作的“圈养”方式,例如,北京市男子冰球队的大多数队员都是在海外打冰球的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常年在各自的俱乐部或学校队训练、比赛,每年只是利用假期在北京集中训练一段时间,运动队的管理机制相对“松散”,但更接近国外通行的运动员自我培养方式。
政府与运动员、运动队的依附关系大大弱化,运动员首先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从政府层面而言,有关运动员日常文化课教育、生活管理、退役出路等专业运动队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北京这16支冰雪项目运动队将不复存在。
实际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运动队,在国内冰雪界已经渐成趋势。如上海冰球队依托的是上海飞扬俱乐部,河北省近日也传出消息,承德避暑山庄男子冰球队和河北省女子冰球队将依托北京浩泰俱乐部组建。可以预见的是,在北京举办冬奥会的东风下,冰雪运动项目在国内已经迎来一波发展高潮,而冰雪项目竞技队伍的组建,也开始打破“体制内专业队”的一元制。
慈鑫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