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希望孩子能成功,又希望他能幸福?可以兼得吗?”
图片来源:unsplash
“站在孩子这一边,没有指责和羞辱的教育,华德福是一种让我觉得很温暖、舒服的对儿童的极致照顾。”
“不是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而是几岁的孩子,用什么方式,学习什么才是合适的,这是我对华德福课程的重要收获”
“没有经过加工的知识,就像石头。”
“我们的教育如果不动心,不用右脑,把孩子长期局限于左脑的学习,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华德福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它允许人去追求美好和光明,它也允许人去犯错误,去慢慢成长,去摔倒又爬起来。”
01
在前段时间闭幕的全国性教育盛会——第五届教博会上,关于华德福教育的专场讲座,颠覆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
自由玩耍发展感官?识字阅读不是越早越好?
啥是身体的构建,生命力的滋养?
第一次听说儿童发展规律的人,满腹疑惑:
为何要以七年为一个周期?
怎样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华德福老师如何教授孩子知识?
除了通过书本的阅读和老师的教授,孩子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
怎样学,怎样教,才能更加贴合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第五届教博会上华德福展厅里的“课程树”)
02
六年前,当我还是个新手妈妈的时候,我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出入小区。
总有几位老阿姨抱着娃,上前与我热络攀谈“多大了呀?”“会走路了吗?”“会叫人了吗?”
那种热情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好奇,因为下一句往往就是眉飞色舞地夸耀“呀,我家孩子比你的小几天,走路走得可好啦。爸爸妈妈奶奶都会叫了。”
然后,语重心长地教育我“现在的年轻人呀没经验,不要怕弯腰辛苦,早点扶着他走啊,慢慢孩子就会走了呀。”
终于,孩子会走了。老阿姨们又在着急催促“你看我们家孩子,都能从1数到10了,你家孩子都不开腔说话,要多让他看看电视,就会跟着说啦。”
终于,孩子会说话了。老阿姨们又说“你家的孩子怎么只会粘着妈妈呀?我家的孩子都能自己下楼玩了”。
跟这几位老阿姨们狭路相逢,总需要屏心静气,让自己心定如磐石,才能保证不会被带走。
那种催促和对比,总会让一个新妈妈心生惶恐:我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对未知的不确定,很容易引发焦虑。
焦虑像流行性感冒,一旦感染,就不敢停不敢慢,只能一路拔足狂奔下去。
*特别惊喜:父母们该秉承怎样的原则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备受欢迎的具有40年行医经验的Clive爷爷与远斌老师共同带来的【从儿童观察的角度谈儿童养育与健康】即将推出。
两位资深老师通过浅显易懂的分享,结合父母们关心的普遍场景和案例,共同对话揭开儿童养育的本质,助你打通任督二脉,为教育、养育、健康、心理成长等理清一条清晰的、实操性强的线索。无论你是小白,还是超级学霸,都会感到大道至简的豁然开朗。
孩子刚刚会坐,就生怕错过各种敏感期,开始大力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大肢体运动、精细动作能力……
孩子刚刚上了幼儿园,就开始同步报名兴趣班;
上了大班,就直接学小学课程,阅读写字、珠心算、古诗背诵。
……
真正的童年的意义,难道只是为了抢跑?只为了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艺好适应十几年后的高考?
万物皆有时,华德福教育在21岁前分为三个七年。每个七年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
03
在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AI和互联网技术一日千里,未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啸而来,面向未来的教育长什么样子?
在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人挟裹其中,理所当然地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上幼儿园就是为了避免待在家里瞎玩儿,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上兴趣班就是为了能学到技艺和本领,别人都会,自己小孩不会,多自卑啊”
“孩子每天看一两个小时电视,玩会儿手机,奖励一下孩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代科技发达,孩子从小就要掌握电脑,学习少儿编程,不然就落后于时代了”
电子媒体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孩子们丢失了自由的玩耍,忘记了如何与身体链接,缺少直接的感官体验,你不知道他看了什么,被什么所影响,被什么所塑造。
孩子的性格养成、对真理的追寻和内心的道德感,靠什么去构建?如何帮助孩子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父母而言,我们总是忍不住贪心,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同时也希望TA幸福。
04
关于与学龄孩子深度养育与连接,如何教与养,关于以上的每一个问句,你都能在美国资深教育家Patrice Maynard的视频课程《如何与6-14岁的孩子工作,助TA开启天赋人生》里找到答案。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能让你对孩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