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那些万科告诉我们的事情巴塞尔钟表展
本周,万科发布公告称,万科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划受让公司股份的重大事项,截至目前,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且最终需按程序批准。经申请,公司A股股票(万科A,000002)于2017年6月7日起停牌,停牌时间预计不超过5个交易日。公司债券正常交易。
根据6月8日的消息,深圳地铁集团此番应是受让恒大所持有的万科股权。至此,持续了快两年的大戏“万宝之争”终于落幕,万科在关键时刻找到了最合适的股东深圳地铁。
然而,万科最终能够成功从股权之争中完美谢幕,只能说一句命好,并不能给后续遇到恶意收购的上市公司提供任何帮助。万科的运气好在于,一是监管部门最终还是介入了调查,险资用途被要求规范,宝能已经无力再有其他主张;二是及时找到了深圳地铁这个“金主”,完美地符合了国资委、万科管理层等多方对于万科股东的希冀。
实际上,从万科股权之争上,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几点教训。
第一,上市公司本身要认清,上市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万科之前的股权结构过于松散,给了包括宝能在内的其他“野蛮人”以机会。这使得以宝能系为代表的险资资金,凭借其庞大的资金优势,甚至采取杠杆的策略来大举投资布局。万科股权之争,同时也给部分不注重股权结构、不善于提振股票市值的上市公司提了一个醒,要注意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第二,上市公司股权松散的结构,容易引起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嫌疑。股权分散型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都掌握在管理层手中,由此产生“代理问题”。万科在面对股东质疑的时候,给出的解释并不是特别有力。曾经的大股东华润的临阵倒戈,更是给股权之争增加了不少悬念。管理层对股东的义务如何交代?管理层权力过大的问题,尚待解决。
第三,我们在讨论万科股权的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万科从股权结构上讲,仍然是国资背景的一家公司,华润作为万科曾经的大股东,在宝能大举攻城略地的时候,出于单方面私利或者私愤而置若罔闻,导致市场波动。从根本上说,不仅没有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甚至在联手宝能时被质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随着混改的进行和PPP的推广,央企未来还会有其他领域的投资和控股,监管层应该逐步完善相关的规则,保证国有资产不会因央企管理层的错误出现无谓的流失。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管理模本,曾经被选入哈佛商学院案例的万科,在经历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尽管管理层被保住了,但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调整和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留给管理层团队的一个很大问题。监管层也应该从万科股权之争这一事件中,寻找到更多监管的重要节点,为以后发生类似事件时提供参考。
- 标签:
- 编辑:马拉文
- 相关文章